
預分解窯的熟料煅燒操作需注意哪些環(huán)節(jié)?
在利用預分解窯煅燒熟料的操作中,為了保證硅酸三鈣的形成,有很多必須注意的地方,操作人員必須充分考慮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正常與否,才能保證窯的工作能力。下文列出幾個必須重視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1)生料分解之后進入燒成帶的時間長短
生料入窯應當盡可能地轉入1200攝氏度的熔融反應,并在1280度使C2S與CaO形成C3S,減少貝利特和CaO結晶的發(fā)育。這要求窯速要快,且需要強有力的火焰,因此應當克服操作中求穩(wěn)慢速轉窯的習慣,避免火焰的不穩(wěn)定和死燒。而為了低游離氧化鈣而用過硬火焰的煅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。
2)合理控制煅燒溫度
必須根據熟料設計的礦物組成,確定所需要的煅燒溫度,將其作為操作控制的目標。如果低于此溫度,將會影響阿利特的形成量。
3)縮短熟料形成后在窯內的停留時間
在窯內高溫地段較長的滯留時間必將導致大的阿利特形成,甚至出現大的貝利特結晶。這不僅會使易磨性更差,而且大的結晶很容易變成粉狀熟料,加重了細料在篦冷機與窯頭之間的循環(huán),促進了“堆雪人”現象的出現,從而加大窯頭收塵器的負擔。因此同樣要求窯速快,且窯內冷卻帶要盡量短。
4)加快熟料冷卻速度
減少C3S向C2S的轉變及C2S晶型的轉化,這是對篦冷機的正確操作要求。
相關文章:
預分解窯燒成系統的正確操作方法
預分解窯生料飽和比過高或過低的處理辦法
預分解窯的九大優(yōu)點
控制預分解窯窯速的必要性及方法
上一篇: 控制回轉窯生料入窯分解率的意義及方法 下一篇: 回轉窯中生料再循環(huán)通道的作用是什么?